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地图
 招生考试网 - 考研 - 招生简章 - 正文

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硕士专业学位领域介绍

来源:2exam.com 2012-9-7 21:09:56
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硕士专业学位领域介绍

1、养殖领域095105
   养殖领域(095105)是有关该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水产养殖种质种苗、安全养殖工艺与技术、养殖水域环境管理与评估方面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水产养殖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养殖领域依托水产养殖学校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省重点学科(海洋生物学硕士学位点)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主要面向种质与种苗工程、安全养殖技术、现代养殖设施工程技术及水域环境管理与评估等方向开展人才培养。
   养殖领域设有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深水网箱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中俄浙江东海海洋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挪海水鱼类营养与饲料联合实验室、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验监督测试中心(舟山)、浙江省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中心、渔业科学研究所、海洋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配有海水养殖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水养殖生物遗传与发育实验室、海洋生物资源和分子工程实验室、水产养殖、海洋生物等水产养殖相关实验室,并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校、渔业主管部门和渔业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现有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36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2名,副高职称的16名,博士学位9余名,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者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各1名、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和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各2名。
   历年来,养殖领域在学科在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海带南移养殖、紫菜养殖、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水生生物高产安全精养模式、滩涂敌害防控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多项,为我省乃至我国的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近年来养殖领域先后承担了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农业部、教育部、海洋局及浙江省科技厅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0余项,出版《深水网箱养殖技术》等著作和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2、渔业领域095108
   渔业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有关该领域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渔业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为渔业有关教育、科学研究、开发、以及技术推广与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 
   渔业领域依托捕捞学、渔业资源学、水产养殖学、海洋生物学学科、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面向现代渔业工程、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和渔业管理等方向开展人才培养。捕捞学始建于1958年的舟山水产学院,是省内唯一设置的学科,1997年起捕捞学学科被浙江省教委批准为省重点学科,2004年海洋生物学学科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重点学科,2008年,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省重中之重学科。渔业资源学、水产养殖学均为校级重点学科。2006年捕捞学和海洋生物学学科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招收三届硕士研究生。
   在渔业领域,学校设有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浙江省监测站、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中试基地、浙江省渔业环境监测站、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深水网箱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浙江海洋学院渔业科学研究所、海洋资源与环境科学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建有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海洋生物等一批水产类实验室。并与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校、渔业主管部门和渔业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渔业领域现有专业教师及科研人员60余名,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4名,副高职称的30余名,博士学位1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5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5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省农业科技突出贡献奖1名,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2名。
   历年来,渔业领域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省部级奖50多项,为我省乃至我国渔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近5年来,渔业领域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80余项,研究经费6000多万元,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20项,出版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若干领域研究水平和众多研究项目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3、农业机械化领域095109
   农业机械化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渔船与捕捞装备、水产机械化工程和渔业机械现代化。渔船与捕捞装备方向主要研究现代渔船设计建造方法、渔船轮机工程与管理、新船型开发与节能、捕捞装备等;水产机械化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海洋牧场工程装备、设施渔业工程装备,高密度、集约化、机械化、工厂化水产养殖装备,水产品活体运输设施以及水产品精深加工装备等;渔业机械现代化方向主要研究以“绿色、安全、高效、节能”为目标,研究和推广渔船、渔机、渔仪、渔具的标准化、自动化和信息化。
   农业机械化领域以农业机械化尤其是渔业机械化为宗旨,主要为渔政管理、渔船检验、渔船设计制造管理维护、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该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本领域开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船舶电子电气、电子信息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等7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水利工程” 为一级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为省级重点学科。
   本领域现有专业师资70余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21名,获博士学位24名,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校教学名师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省“151”工程人才6名,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6名。
   本领域拥有浙江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建有“浙江省船舶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中心”、“浙江省挤出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舟山造船技术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舟山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船舶机电研究所”等多个省市校级研究机构。建有机械基础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自动化中心、船舶工程技术实训中心、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船舶设计与建造实验室、船舶操纵性实验室、船舶CAE实验室、新船型开发实验室、渔船建造仿真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9000多平方米,拥有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140多台,仪器设备值1739.5万元。
   近五年来,该领域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星火计划5项,省部级项目40项,厅局级项目40项,到位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其中横向课题经费300余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舟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浙江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三等奖一项。局级成果奖10项,省级优秀论文奖15项。
4、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区域经济与管理、新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农村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区域经济与管理方向主要研究海洋产业政策与发展、港口物流与海洋货运、海洋旅游开发与海洋旅游产业、农(渔)业技术推广项目设计与规划、农(渔)产品贸易与营销、农(渔)业新技术试验示范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等。新农村政治与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农(渔)村民主体制建设与改革、农(渔)村组织建设与管理、农(渔)村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农(渔)村教育发展与管理、农(渔)村基层管理信息化等。农村文化建设与区域发展方向主要研究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资源开发与规划、农村和农民文化、农村文化信息与传播、农业文明史、民俗学、民间文化等,为农村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与文化建设工作有关的,具有宽阔视野、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农村文化管理、开发和研究能力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本领域现有专业师资100余名,其中教授28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41名,获博士学位20名,硕士学位40余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2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名,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名。建有港口物流实验实训中心、企业信息管理实验室、商务实验室、海洋旅游实验室等,实验室面积近1500m2,实验仪器设备价值800多万元。培养农村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主要仪器设备基本齐全。配备了电脑、多媒体等设施设备的研究生学习室200m2,既可供60名研究生同时上机学习,也可用于开展研究生的小型研讨和论坛。建有文化和管理类图书资料室二个,拥有中外文藏书十余万册,中外文期刊 150余种,并开通了“超星电子图书”、“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host”、“SpringerLink”等中外文图书、期刊网站。
   自2007年以来,本领域教师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20余项、省部级一般科研项目80余项、厅局级重点项目百余项,同时,每年还承担了多项地方服务课题,年科研经费在600万元以上,科研成果丰硕。海洋管理、海洋产业经济、海洋旅游、港口物流、海洋文化等若干研究领域水平和部分研究项目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组承担的黄式三、黄以周著作整理项目被列为国家清史工程、省文化研究工程和舟山市重大文化工程,在东海区域文化研究及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5、农业信息化领域095112
   农业信息化领域主要设立农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农业信息检测与灾害预防四个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主要研究农业信息系统的架构与实现,农业信息决策管理及应用等;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农业信息资源采集与网络优化、网络安全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农业信息的智能采集、农业数据仓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智能决策等;农业信息监测技术主要研究开发星、机、地所构成系统的技术,灾害预防方面主要研究将3S技术应用于灾害研究和预防,提出预防灾害的技术对策。
   农业信息化领域主要为农村的基层单位、管理部门以及涉农企业等培养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关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通过学习和培养,除了掌握农业信息化的系统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尤其在农业信息的获取、智能处理、决策支持等方面具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意识和独立从事农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研究等工作的能力。
   本领域现有专业师资70余名,其中教授(含研究员)10名,副教授(含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19名,获博士学位22名,博士后2名,在读博士6名。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4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舟山市科学技术拔尖人才1名,浙江省教坛新秀1名。
   建有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软件实验室、计算机接口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网络中心等一批校内实验室,校内实验室面积达1500m2。实验室仪器设备价值1000多万元。另外我校已向浙江省财政厅申请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建设的专项资金项目已经实施,建设了包含机器视觉、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信息安全三个教学实验中心在内的大型综合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室,实验条件和能力将有质的提升。培养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主要仪器设备基本齐全。拥有农业信息化领域中外文藏书10余万册,拥有中外文期刊150余种。
   近年来,本领域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重大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省部级一般科研项目5项和一大批厅局级项目,科研成果丰硕,特别是粗糙集的研究在全球有较高的知名度,在智能信息处理、模糊集、数据挖掘等若干研究领域水平和部分研究项目居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
6、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设置有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和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应用三个方向。食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向主要研究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以及食品工业企业可行性论证和食品产业规划等;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重点研究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食品卫生监督高效运行新机制、城镇和乡村食品卫生监督与管理措施、食物中毒与食品污染应急处理技术等;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应用主要研究海洋生物资源活性物质、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和功能评价,以及在食品工业、化妆品行业、种养殖业、医药产业和其他领域的应用。
   本领域拥有国家头足类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浙江省海洋生物医用制品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和浙江海洋药物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海洋生物技术产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和海洋生物医药两个省级重点学科以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和生药学校级重点学科;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等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十一五省重点专业和十二五省优势专业,水产食品课程群是省级教学团队,水产食品学是省级精品课程。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拥有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学院除招收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在职和全日制硕士生、海洋资源利用与生物医药学术学位全日制硕士生外,还与西南大学江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佳木斯大学温州医学院等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生800余名,教职工54名,专任教师36名,其中教授7名,副高职称2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0名,博士 20名(其中博士后2名);浙江省教学名师1名、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1名、省15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人才9名;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名。有省级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已完成或在建的校级重点建设课程11门,校级以上教改课题19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在全省建有50多家教学实习基地。有实验室面积12000平方米,内设食品科学与工程、药学、化学、基础医学、护理学等5个实验室和海洋食品开发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等3个科研平台,有蛋白纯化系统、原子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仪、752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数码凝胶图像处理系统、CO2培养箱、高效液相色谱仪、日立大容量冷冻离心机、RM-624013多道生理记录分析处理系统、BX41-32H02奥林巴斯显微镜、酶标仪等大型设备,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近5年来主持和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国家星火计划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获得以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一等奖为代表的各类科研奖励30余项次。
7、设施农业领域095114
   设施农业领域以渔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等部门中与渔农业设施相关的各种岗位联系的专业学位,以服务渔农村设施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为宗旨,为相关的设计、建造、生产和制造、经营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与该领域相关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1)渔业装备与技术
   该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渔业装备与技术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渔业装备的设计开发能力、标准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能够分析和解决渔业装备设计、建造、生产和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和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渔业装备标准化、渔业节能技术、渔业装备设计开发等。
2)渔农业环境工程
   该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农(渔)业设施环境工程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农(渔)业设施环境调控技术及其现代化生产中的环境工程管理技术,能够分析和解决农(渔)业设施生产环节、管理环节中的环境工程问题和从事本领域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渔农业设施的环境调控技术、渔农业设施的高效节能技术、渔农业设施环境的测试技术等。
3)农业建筑工程
   该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农业建筑工程的科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农业建筑工程技术及其管理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与设施农业相关的农业建筑的设计、建造、生产、管理的实际问题或具备从事与农业建筑工程相关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农业设施与装备的设计方法、农业建筑工程新材料开发、设施农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农业建筑工程管理等。
   本领域现有全日制学生近1500名,教职工52名,专任教师3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4名。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省级创新实验区1个,省教学实验室示范中心1个,省级教学名师1位,省级教坛新秀1位,建有省级研发平台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新世纪教改项目2项,省重点教材7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共建有省重点实验室1个。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省重点学科、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等五个本科专业,除招收船舶与海洋工程全日制硕士生外,还与武汉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在省内外建有20多家教学实习基地。现有实验室面积60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超过2000万元。

   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各级各类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省部级重大项目7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2项,省部级一般科研项目5项和一大批厅局级项目,项目经费总计达2000余万元,科研成果丰硕。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闽ICP备06019773号